817
草間彌生 ( 1929 - )
僅限會員
丙烯、色紙 鏡框 1983年
藝術家簽名、年份。
(背)作品名、年份、藝術家簽名。
附株式會社草間彌生發行作品登錄卡。
來源:銀座,Takeda美術。
這件名為《夏》的作品創作於1983年,是草間彌生中期創作的重要代表作。整體畫面瀰漫著柔和如霧的質地,紅與黑交錯閃爍,彷彿自畫布中浮現。作品表面覆滿重複編織般的網狀圖樣,延續自她自1960年代以來持續探索的標誌性「網畫」主題。紅與黑的對比色彩帶出象徵性的張力:紅色喚起激情、生命力與內在能量;黑色則暗示陰影與焦慮的籠罩。這些色彩層疊在閃爍發光的底色之上,具體展現了草間彌生深受幻覺與強迫性視覺經驗影響的內心心理風景。作品名稱《夏》進一步強化了這份情緒的炙熱與季節性的強烈感,傳達出情感的高漲與心理能量的洶湧澎湃。此作誕生於1980年代初期,正值草間彌生自美國返日不久,重新專注於藝術創作的階段,標誌著她轉向內在世界、探索幻想與現實、自我與宇宙、身體與心靈邊界的關鍵時期。《夏》體現了草間彌生一生藝術創作的核心主題——重複、無限與界限的消解。因此,這不僅是她中期創作的高峰之作,也凝聚了她獨特藝術觀的美學與概念內涵,是她藝術傳承中極具吸引力與視覺張力的代表作。
草間彌生是戰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前衛藝術家之一,創作涵蓋繪畫、雕塑、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與文學等多個領域,建構出獨特的藝術世界。1957年,她隻身前往美國,開始以紐約為據點展開創作。1960年代,她以波點圖案與重複的視覺元素而廣受矚目,並與極簡藝術、普普藝術、女性主義與反戰運動等藝術潮流產生交集,逐步奠定其國際聲譽。
草間的作品常使用源自幻覺與強迫觀念的波點、網狀圖案及南瓜等反覆出現的主題,模糊了自我與宇宙、現實與幻想之間的界線,營造出沈浸式的空間體驗。這些創作特色深植於她自幼所經歷的精神疾病,她也曾表示藝術是「為了生存下去的手段」。
她的作品被收藏於世界各大美術館,包括達拉斯美術館、赫許洪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泰特現代藝術館、龐畢度藝術中心、金澤21世紀美術館與大阪中之島美術館等。草間彌生被譽為當代最知名且最具影響力的女性藝術家之一。
68.0×35.8cm
(26 ¾ × 14 ⅛ in)
2025/10/23
会員登錄